教学资源
省级教学成果

序号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获奖等级

年度

1

从基础明理到科研探索—新工科视角下多维度递进式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王黎明、庞存锁、张艳花、韩跃平、王康谊

省级特等奖

2021

2

“两性三维四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曾建潮、高春强、姬文芳、秦品乐、屈腊琴

省级特等奖

2021

3

“一核双翼、三维驱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吴淑琴、薛英娟、 惠周利、张春秀、秦品乐

省级特等奖

2021

4

“双核多翼三维”综合国防素质课程群“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尹建平、蔺玄晋、王志军、曾建潮 吴淑琴

省级特等奖

2021

5

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突出新工科特色的机械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薄瑞峰、乔峰丽、苗鸿宾、梅瑛、孙虎儿

省级特等奖

2021

6

工程能力导向的“三三三”仪器类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刘俊、刘文耀、刘文怡、唐军、郝晓剑

省级特等奖

2021

7

导师招生资格申报审核制的探索与实践

胡双启 杨秋翔 何兆红 郭莘 张林仙

省级特等奖

2021

8

1331创新团队研究生创新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研究与实践

马铁华、陈昌鑫、薛艳霞、尤文斌、孙传猛

省级特等奖

2021

9

“深层次、全周期、多维度、全覆盖”的人工智能新工科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赵冬娥、陈平、刘宾、罗秀丽、聂鹏飞

省级一等奖

2021

10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政科教”一体化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祁贵生、高璟、刘有智、焦纬洲、袁志国

省级一等奖

2021

11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下,地方高校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董小瑞、王海宾、李迎春、李晓、高艳阳

省级一等奖

2021

12

学科融合、实践引领、产出导向---新能源汽车工程的新工科改革与实践

张翼、董小瑞、张志文、 杨世文、尉庆国

省级一等奖

2021

13

艺术硕士(MFA)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

王燕平、范晓荣、陈娟、吴闻超

省级一等奖

2021

14

产教深度融合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宋文爱、李波、孔祥艳、尹四清、李众、李刚、严武军

省级一等奖

2021

15

项目驱动、多维融合、成果输出—算法与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李华玲、尹四清、李众、薛海丽、孙乔

省级一等奖

2021

16

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研究与实践

李迎春 杨晓敏 王志云 付一政 候华

省级二等奖

2021

17

双创意识、知识、素养、能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北实践

曾建潮、高春强、赵正杰、屈腊琴、姬文芳

省级特等奖

2019

18

国防特色院校“四位一体”国防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尹建平、蔺玄晋、王志军、薛实军、张海明、周毅、曹红松

省级特等奖

2019

19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践锤炼”-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苗鸿宾、乔峰丽、梅瑛、薄瑞峰、孙虎儿

省级特等奖

2019

20

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仪器类人才培养模式

刘俊、曾建潮、刘文怡、郝晓剑、石云波

省级特等奖

2019

21

基于“校企联合”的大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提升与实

赵捍东、魏志芳、张树霞、张会锁、胡瑞萍

省级一等奖

2019

22

重创新要素,强全链培养,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学生多元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郝晓剑、孟立凡、张晓华、刘文怡、刘俊、秦丽、石云波、刘文耀、梁庭、甄国涌

省级一等奖

2019

23

兴趣驱动、平台交互和工程实践一体化的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董小瑞、尉庆国、张翼、韩文艳、杨世文、仝志辉

省级一等奖

2019

24

产学研深度融合面向数字化工厂的进阶式工控实验平台构建与实践

李晓、赵俊梅、刘长明、李传大、高丽珍、李世伟、杨志勇、李旭妍

省级二等奖

2019

25

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赵公民、武勇杰、焦建美、吕微、刘俊生

省级二等奖

2019

26

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突破口,教师全方位发展中北实践

吴淑琴、董兵、张素华、王慧

省级二等奖

2019

27

利用教学咨询与学生反馈,推动课堂革命的探索与实践

李迎春、李洁、王文生、付一政、王志云

省级二等奖

2019

28

依托优势平台基地团队构建研究生创新能力多方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刘亚青、周少锋、赵斌、张丛筠、杜瑞奎、赵贵哲

省级二等奖

2019

29

多级管理体制下强化顶层设计的电子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刘文怡、高艳阳、王红亮、曹慧亮、高宏图

省级二等奖

2019

30

满足规模发展需要,构建分层次多类型实践及创新教育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王黎明、杨  凌、郎文杰、牛晋川、张艳花

省级特等奖

2017

31

兵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志军、尹建平、王晶禹、胡双启、李  

省级特等奖

2017

32

构建“4454”培养模式,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刘有智、高  璟、申红艳、祁贵生、王艳红

省级特等奖

2017

33

基于MOOC和合作学习的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秦品乐、王  博、曾建潮、赵山林、梁志剑

省级一等奖

2017

34

创新内容体系,强化理工融合,改革《红外物理与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杨风暴、王肖霞、蔺素珍、吉琳娜、李亦军

省级一等奖

2017

35

基于大课堂的汽车发动机“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10年实践

尉庆国、韩文艳、王悦芳、董小瑞、苏铁熊

省级一等奖

2017

36

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

刘兴来、张旭峰、崔文丽、胡俊丽、张永梅

省级一等奖

2017

37

基于“渐进式、模块化”教学理念的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明泉、郝利华、王浩全、郎文杰、毕满清

省级一等奖

2017

38

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探索型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模式

芮燕萍、母燕芳、邓  彦、闫  薇、杨惠丽

省级一等奖

2017

39

创新机制,统筹资源,构建普通高校工科类研究生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郝晓剑、孟立凡、张志杰、秦  丽、刘  

省级一等奖

2017

40

实践创新导向的“2.5+1.5”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

 俊、刘文怡、秦  丽、郝晓剑、杨  

省级一等奖

2017

41

《基于调查研究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胡双启、安卫钢、杨秋翔、张少明、何兆红

省级一等奖

2017

42

基于团队合作的学生知识应用和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鹏、叶玉刚、关学锋、张建军、高经武

省级一等奖

2017

43

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赵公民、武跃丽、杜  苇、朱向梅、王建明

省级一等奖

2017

44

适应大众教育背景的分层次教学新模式

 慧、薛  锐、许丽萍、田瑞生、魏天杰

省级二等奖

2017

45

《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胡胜亮、常  青、侯  华、董英鸽、杨金龙

省级二等奖

2017

46

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杨秋翔、陈够喜、马巧梅、潘广贞、刘爽英

省级一等奖

2012

47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数据库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燮、杨晓文、熊风光、况立群、张  

省级一等奖

2012

48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赵公民、朱向梅、刘志坚、周娟美、曾  

省级二等奖

2012

49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高玉斌、邵燕灵、梅银珍、雷英杰、胡红萍

省级二等奖

2012

50

工科院校知行互融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郝晓剑、靳  鸿、李仰军、郑  宾、马铁华

省级二等奖

2012

51

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提高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王明泉、牛晋川、杨  凌、严利芳、郎文杰

省级二等奖

2012

52

校院二级管理中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规范性研究

赵捍东、张树霞、王  芳、侯  华、李  

省级二等奖

2012

53

自主听说多层面分类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陈艳、薛志红、张小彩、景亮亮、张玉荣

省级二等奖

2012

54

文科类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媛、李  众、赵山林、张舒娟、乔志会

省级三等奖

2012

55

电子信息学科基础系列教材立体化建设(教材)

王明泉、桂志国、王浩全、郝利华、毕满清

省级一等奖

2010

56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志杰、孟立凡、刘晓东、王文廉、郝晓剑、靳鸿、王代华、王巍

省级一等奖

2010

57

普通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潘晋孝、李仰军、赵正杰、沈沛汝、叶云

省级一等奖

2010

58

软件类“订单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宋文爱、唐菁、王宇灵、尹四清、赵树森、蔡兴旺、马骥祥、蔺华、刘全

省级一等奖

2010

59

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环境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芮燕萍、张思洁、马淑丽、张春芳、李兵绒

省级二等奖

2010

60

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有智、栗秀萍、焦纬洲、曹端林、祁贵生、袁志国、申红艳、胡志恿、程原、张巧玲、张丽华、王香梅、王久芬

省级二等奖

2010

61

车辆与动力工程系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董小瑞、张翼、尉庆国、苏铁熊、吕彩琴

省级二等奖

2010

62

《自动机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薄玉成、王惠源、李强、韩晓明  徐健、解志坚、郝秀平、张清、 张小洁

省级二等奖

2010

63

构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王召巴、牛晋川、姚舜才、杨凌、郎文杰、杨风、王黎明

省级二等奖

2010

64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侯华、苏淑靖、李大赵、刘斌

省级二等奖

2010

6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

潘宏侠、姚竹亭、刘广璞、黄晋英、魏秀业、高强、崔宝珍、闫宏伟

省级二等奖

2010

66

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许丽萍、李亦军、王志斌、张旭峰、杨晓峰

省级二等奖

2010

67

依托电子设计竞赛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尹建平、魏媛媛、韩建宁、王明泉、王黎明

省级二等奖

2010

6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爱成、郭玲霞、段义权、赵新生、贾小云

省级三等奖

2010

69

以引入数学工具为切入点,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曹咏弘、李海涛、关学锋、薛春霞、周义清、常列珍

省级三等奖

2010

70

工程测试及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郑宾、靳鸿、郝晓剑、孟令军

省级三等奖

2010

71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内容与实验的改革研究

张志伟、曾光宇、张存林、李仰军、程耀瑜

省级三等奖

2010

72

电子科学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张文栋、秦丽、熊继军、刘俊、任勇峰

省级一等奖

2008

73

建设优秀教学团队,蕴育优质教学资源

韩焱、王黎明、毕满清、王明泉、潘晋孝

省级一等奖

2008

74

《传感器原理及技术》课程内容与实验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孟立凡、张志杰、王乐福、郑宾、刘晓东

省级二等奖

2008

75

机械原理及设计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李瑞琴、程志刚、武建德、梅瑛、薄瑞峰

省级二等奖

2008

76

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马礼、赵山林、杨秋翔、张永梅、陈够喜

省级二等奖

2008

77

电子信息类系列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王明泉、王浩全、郝利华、桂志国、王召巴

省级二等奖

2008

7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研究

白培康、李志勇 、刘斌、张治民、 许音

省级二等奖

2008

79

锐意创新 强化实践 提高素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巧玲、贾素云、景红霞、高艳阳、吴晓青

省级二等奖

2008

80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潘晋孝、雷英杰、高玉斌、张峰、薛震

省级二等奖

2008

81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从“内容教学”到“策略教学”的转换

何奇光、薛志红、刘陈艳、马淑丽、李雪杰

省级二等奖

2008

82

翻译理论与实践创新型教学研究

张慧琴、张思洁、任晓丽、马峻、郭爱萍

省级二等奖

2008

83

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与实习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祝锡晶、王凡、李清、成全、刘国东

省级二等奖

2008

84

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

孙运强、赵冬娥、张伦、赵键东、辛洁

省级二等奖

2008

85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董小瑞、尉庆国、王峰、崔俊杰、张翼

省级二等奖

2008

86

独立学院大学生个性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张惠选、雷锋斌、李艳、仪建红、于永

省级二等奖

2008

87

虚拟电子通信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与实验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韩慧莲、张伦、张志杰、秦丽、单威

省级三等奖

2008

88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李虹、刘虎、马春生、严绍进、暴建岗

省级三等奖

2008

89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科学化研究   

刘定一、于 芳、付 奕、王 琳、宿继光

省级一等奖

2006

90

常微分方程课程内容、体系及计算机应用的研究  

祯、刘茂省、张菊平、李桂花、杨晓峰

省级一等奖

2006

91

弹药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王志军、尹建平、吴国东、常变红、邙

省级一等奖

2006

92

普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王复兴、刘兴来、沈沛汝、李众、李仰军

省级一等奖

2006

93

高等教育中网上辅导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杨风暴、蔺素珍、刘兴来、陈建军、刘

省级一等奖

2006

94

GB10F1BYN《弹药制造工艺学》

陈国光、周海英、董素荣

省级二等奖

2006

95

计算机类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群改革研究与实践   

张永梅、马 礼、赵山林、陈够喜、靳雁霞

省级二等奖

2006

96

材料加工工程毕业设计(论文)综合评价研究与实践   

张治民、王 强、张 星、薛 勇、张宝红

省级二等奖

2006

97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育创新的研究   

音、廖海洪、白培康、候 华、杨

省级二等奖

2006

98

工科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研究与实践   

波、仪建红、于 永、李 艳、高艳阳

省级二等奖

2006

99

大学《数学实验》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实践   

薛亚奎、潘晋孝、余本国、杨晓峰、王

省级二等奖

2006

100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创新意识   

蔡锁章、 、樊孝仁、梁赛良、张洪斌

省级二等奖

2006

101

高等数学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李有文、杨晓峰、张菊平   祯、肖湘萍

省级二等奖

2006

102

高校德育课程融入音乐的教学创新与成功实践   

王小琴、徐继开、刘兴来、方 敏、裴雅彬

省级三等奖

2006

103

校、所合作创新性人才开放式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胡双启、曹 雄、谭迎新、张建忠、赵海霞

省级三等奖

2006

104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写作指导与管理研究    

赵公民、聂锋、朱向梅、石薛桥、郭丕斌

省级三等奖

2006

105

物理课程与相关课程交叉渗透的研究与实践

王建邦、张旭峰、杨 军、刘兴来、张

省级一等奖

2004

106

现代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毕满清、杨录、张艳花、王康谊、袁宝生

省级一等奖

2004

107

材料力学“1234实验教学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王复兴、谢占魁、孙华东、李艳辉、关学锋

省级一等奖

2004

108

大学物理CAI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许丽萍、杨晓峰、李亦军、杜俊杰、吉

省级二等奖

2004

109

嵌入式系统小型工程项目训练开放实验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焱、张 敏、王黎明、苏新彦、张丕壮

省级二等奖

2004

110

数控技术产学研基地的创建与人才培养

王爱玲、王 彪、祝锡晶、任建平

省级二等奖

2004

111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王月梅、曹咏弘、薛春霞、李海涛、关学锋

省级二等奖

2004

112

做好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深化英语专业改革

芮燕萍、刘汉云、何奇光

省级二等奖

2004

113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综合研究与实践

江、暴建岗、苗鸿宾、程志刚、杜文华

省级二等奖

2004

114

工商管理学科实习与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

郭丕斌、陈 红、杨丽萍、赵公民、石薛桥

省级二等奖

2004

115

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与实践

波、邱建国、孙豫峰、李大赵、刘彬

省级二等奖

2004

116

《电子技术实验与课程设计》(教材)

毕满清、杨翠娥、郝晓弘、黄晓林

省级一等奖

2002

117

机械原理CAI课件

苗鸿宾、乔峰丽、薄瑞峰、张清、吴秀玲

省级一等奖

2002

118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杨波、沈兴全、李俊华、张吉堂、原彦飞

省级一等奖

2002

119

《数学建模------原理与方法》(教材)

蔡琐章、张洪斌、李有文、曹旭东、杨明

省级二等奖

2002

120

机械结构CAI课件

曹红松、郝秀萍、李柏超、解永红、李庆

省级二等奖

2002

121

基于WEB的理论国力学CAI课件

曹咏弘、王月梅、关学峰、薛春霞、李艳辉

省级二等奖

2002

122

多媒体技术课程CAI课件开发

杨风暴、韩焱、潘广贞、王宪朝、郝晋萍

省级三等奖

2002

123

关于理工科院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徐继开、刘兴来、韩慧莲、沈兴全、王小琴

省级三等奖

2002




省级教学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 获奖等级 年度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内容与实验的改革研究 张志伟、曾光宇、张存林、李仰军、程耀瑜 省级三等奖 2010
工程测试及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郑宾、靳鸿、郝晓剑、孟令军 省级三等奖 2010
以引入数学工具为切入点,在理论力学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曹咏弘、李海涛、关学锋、薛春霞、周义清 省级三等奖 2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爱成、郭玲霞、段义权、赵新生、贾小云 省级三等奖 2010
依托电子设计竞赛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尹建平、魏媛媛、韩建宁、王明泉、王黎明 省级二等奖 2010
大学物理多元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许丽萍、李亦军、王志斌、张旭峰、杨晓峰 省级二等奖 2010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教学与科研的和谐统一 潘宏侠、姚竹亭、刘广璞、黄晋英、魏秀业 省级二等奖 201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侯华、苏淑靖、李大赵、刘斌 省级二等奖 2010
构建电工电子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王召巴、牛晋川、姚舜才、杨凌、郎文杰 省级二等奖 2010
《自动机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薄玉成、王惠源、李强、韩晓明 徐健 省级二等奖 2010
车辆与动力工程系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董小瑞、张翼、尉庆国、苏铁熊、吕彩琴 省级二等奖 2010
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有智、栗秀萍、焦纬洲、曹端林、祁贵生 省级二等奖 2010
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环境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芮燕萍、张思洁、马淑丽、张春芳、李兵绒 省级二等奖 2010
软件类“订单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宋文爱、唐菁、王宇灵、尹四清、赵树森 省级一等奖 2010
普通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潘晋孝、李仰军、赵正杰、宋肯彭、沈沛汝 省级一等奖 2010
测控技术与仪器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志杰、孟立凡、刘晓东、王文廉、郝晓剑 省级一等奖 2010
电子信息学科基础系列教材立体化建设(教材) 王明泉、桂志国、王浩全、郝利华、毕满清 省级一等奖 2010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李虹、刘虎、马春生、严绍进、暴建岗 省级三等奖 2008
虚拟电子通信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与实验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韩慧莲、张伦、张志杰、秦丽、单威 省级三等奖 2008
独立学院大学生个性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 张惠选、雷锋斌、李艳、仪建红、于永 省级二等奖 2008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践 董小瑞、尉庆国、王峰、崔俊杰、张翼 省级二等奖 2008
通信技术专业实训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 孙运强、赵冬娥、张伦、赵键东、辛洁 省级二等奖 2008
包装工程专业课程与实习环节的改革与实践 祝锡晶、王凡、李清、成全、刘国东 省级二等奖 2008
翻译理论与实践创新型教学研究 张慧琴、张思洁、任晓丽、马峻、郭爱萍 省级二等奖 2008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从“内容教学”到“策略教学”的转换 何奇光、薛志红、刘陈艳、马淑丽、李雪杰 省级二等奖 2008
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潘晋孝、雷英杰、高玉斌、张峰、薛震 省级二等奖 2008
锐意创新 强化实践 提高素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巧玲、贾素云、景红霞、高艳阳、吴晓青 省级二等奖 2008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研究 白培康、李志勇 、刘斌、张治民、 许音 省级二等奖 2008
电子信息类系列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王明泉、王浩全、郝利华、桂志国、王召巴 省级二等奖 2008
培养计算机类专业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 马礼、赵山林、杨秋翔、张永梅、陈够喜 省级二等奖 2008
机械原理及设计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李瑞琴、程志刚、武建德、梅瑛、薄瑞峰 省级二等奖 2008
《传感器原理及技术》课程内容与实验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孟立凡、张志杰、王乐福、郑宾、刘晓东 省级二等奖 2008
建设优秀教学团队,蕴育优质教学资源 韩焱、王黎明、毕满清、王明泉、潘晋孝 省级一等奖 2008
电子科学技术相关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张文栋、秦丽、熊继军、刘俊、任勇峰 省级一等奖 2008

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杨秋翔、陈够喜、马巧梅、潘广贞、刘爽英

省级一等奖

2012

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数据库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

  燮、杨晓文、熊风光、况立群、张 

省级一等奖

2012

经济管理类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赵公民、朱向梅、刘志坚、周娟美、曾 

省级二等奖

2012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高玉斌、邵燕灵、梅银珍、雷英杰、胡红萍

省级二等奖

2012

工科院校知行互融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郝晓剑、靳   鸿、李仰军、郑  宾、马铁华

省级二等奖

2012

以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提高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王明泉、牛晋川、杨   凌、严利芳、郎文杰

省级二等奖

2012

校院二级管理中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规范性研究

赵捍东、张树霞、王   芳、侯  华、李 

省级二等奖

2012

自主听说多层面分类指导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陈艳、薛志红、张小彩、景亮亮、张玉荣

省级二等奖

2012

文科类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媛、李  众、赵山林、张舒娟、乔志会

省级三等奖

2012

满足规模发展需要,构建分层次多类型实践及创新教育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王黎明、杨   凌、郎文杰、牛晋川、张艳花

省级特等奖

2017

兵器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志军、尹建平、王晶禹、胡双启、李 

省级特等奖

2017

构建“4454”培养模式,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刘有智、高   璟、申红艳、祁贵生、王艳红

省级特等奖

2017

基于MOOC和合作学习的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秦品乐、王   博、曾建潮、赵山林、梁志剑

省级一等奖

2017

创新内容体系,强化理工融合,改革《红外物理与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杨风暴、王肖霞、蔺素珍、吉琳娜、李亦军

省级一等奖

2017

基于大课堂的汽车发动机“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10年实践

尉庆国、韩文艳、王悦芳、董小瑞、苏铁熊

省级一等奖

2017

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大学物理》教学实践

刘兴来、张旭峰、崔文丽、胡俊丽、张永梅

省级一等奖

2017

基于“渐进式、模块化”教学理念的电子信 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明泉、郝利华、王浩全、郎文杰、毕满清

省级一等奖

2017

以思辨能力为导向的探索型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模式

芮燕萍、母燕芳、邓   彦、闫  薇、杨惠丽

省级一等奖

2017

创新机制,统筹资源,构建普通高校工科类研究生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郝晓剑、孟立凡、张志杰、秦  丽、刘 

省级一等奖

2017

实践创新导向的“2.5+1.5”综合素质能力培养模式

  俊、刘文怡、秦  丽、郝晓剑、杨 

省级一等奖

2017

《基于调查研究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胡双启、安卫钢、杨秋翔、张少明、何兆红 

省级一等奖

2017

基于团队合作的学生知识应用和协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鹏、叶玉刚、关学锋、张建军、高经武 

省级一等奖

2017

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赵公民、武跃丽、杜   苇、朱向梅、王建明

省级一等奖

2017

适应大众教育背景的分层次教学新模式

  慧、薛  锐、许丽萍、田瑞生、魏天杰

省级二等奖

2017

《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

胡胜亮、常   青、侯  华、董英鸽、杨金龙

省级二等奖

2017